400-123-1159

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至上意大利农机行业的痛苦与挣扎丨2018欧洲农机考察系列报道之

 金年会APP2018年11月7日,意大利艾意马(EIMA)展会如期在博洛尼亚举行,作为世界第二大的农机展览会,每两年一届均被看作世界农机具发展的风向标。  本文笔者试图从整体观展感受、一些细节以及农业生产未来机械化发展趋势方面,谈一下变化、问题和走向。  笔者曾经痛批国内本土农机企业的不争,有人说笔者崇洋媚外,但我们只是为了让大家看到真实的一面。  就像笔者夸赞国外优秀企业的做法的时候,并不是

免费询价

24小时免费质询电话400-123-1159

  • 产品详情

  金年会APP2018年11月7日,意大利艾意马(EIMA)展会如期在博洛尼亚举行,作为世界第二大的农机展览会,每两年一届均被看作世界农机具发展的风向标。

  本文笔者试图从整体观展感受、一些细节以及农业生产未来机械化发展趋势方面,谈一下变化、问题和走向。

  笔者曾经痛批国内本土农机企业的不争,有人说笔者崇洋媚外,但我们只是为了让大家看到真实的一面。

  就像笔者夸赞国外优秀企业的做法的时候,并不是为某些企业吹嘘或者打广告,而是提醒业内同行还要有点学人之长的精神。

  当然,这更不代表国外农机企业日子更好过,比如此次笔者也看到并正在撰写的以意大利为代表的世界农机行业的痛苦与挣扎。

  众所周知,意大利EIMA展会的侧重点在于“新奇特”,产品系列全但科技含量未必足。本届展会更是如此,从大田作物的全程机械化,到经济作物的全面性,几乎能够想到的可以使用机械完成的工作,都有相应的机械产品。

  在本届EIMA展会上,大约2000家参展商,意大利本土企业占比不到三分之一,而且国际巨头的渗透更加深入,典型的高功率、高科技及大型化产品方面,世界前五大巨头几乎全部垄断,并有不断向全系列产品延伸的趋势。

  拖拉机方面,爱科旗下芬特高举高打、维美德动作灵活;约翰迪尔大功率R级拖拉机全线出击;克拉斯AXION系列大马力产品震撼亮相;还有SDF携旗下兰博基尼等品牌展出,也深受用户喜爱。

  相比之下,带有意大利基因的也就是凯斯纽荷兰旗下的纽荷兰拖拉机,以及argo旗下诸如兰迪尼、麦克米克等拖拉机产品。

  收获机方面,无论是传统的谷物联合收割机,还是青饲收获机,基本也都被国际巨头们瓜分。如约翰迪尔不断加码,在青饲机方面,如今展出了9900系列产品,芬特、克拉斯也都拿出了标配800马力以上的巨型青饲机。

  同样,意大利本土能站住脚的也就是纽荷兰的谷物联合收割机,而同级别和纽荷兰竞争的产品有克拉斯的LEXION系列、约翰迪尔的S以及新推出的T系列产品。

  拖拉机和收获机械在成熟市场均已被国际巨头们垄断,从农机工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意大利的本土企业们,最主要的还是在耕整地机械等方面,占有大量的市场但并不再是用户的品牌之选。

  这实际和中国情况类似,我们始终认为的本土企业为主、外资企业是补充的说法,恐怕和意大利一样,即将被残酷的现实打醒。当然,关于农机工业对比发展的内容,笔者将会在下一篇单独来写。

  接着说意大利的情况,作为世界第二大农机展,展商实力几乎就是市场综合表现的缩影。无论从产品品质、科技含量来看,还是从展位规模、观众认可度来看,世界农机巨头们的竞争格局,几乎已经不可撼动,如有小的变动,也只是前五名名次的细微变化而已。

  即便如此,每家巨头也都有自己的撒手锏,综合排名的变化可能也只是体现在产品领地的竞争上,颠覆性、弄死哪一个的事件,很难发生。

  所以,农机巨头们如今的竞争,在产品质量、配套服务方面,几乎已经趋同;更多的是在技术含量以及前沿创新方面,来向行业展示实力。

  相较于农机巨头们展示实力性的创新,EIMA更接地气的技术提升在众多的家族企业,他们大部分都是经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制造和销售机具为主,现如今的企业规模基本为50人以下的小公司。

  让意大利人头疼的是,他们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抄袭成风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创新用步履维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笔者采访的一家做果园机具的企业艾德仕(AEDES),他们专门生产果园除草臂,同时可以为果园生产提供全套的解决方案,如剪枝、采摘平台等,也面向中国销售。他们的代表产品,具有物理回弹装置的割草臂,在EIMA展会上几乎是随处可见。

  AEDES的第二代人古庞兹(Gunther Pircher)告诉笔者,面对模仿他们只有不断研发创新。听起来似乎很无奈,但这就是事实。

  不断研发创新,这句话在全世界都一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且不说创新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即便在创新方向这一条上,可能因失误而死掉的企业就不计其数。

  本届EIMA展会上,跨国农机巨头们的展位规模和方位变化不大,但许多中小型家族企业的面孔,与上届相比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产品结构上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变,由此可见一斑。

  和上届在整地机械以及割草臂方面的同质化相比,本届展会各中小企业开始向诸如播种机、秸秆处理、撒肥机等方面转变。即便是在整地机械方面,各企业也开始往差异化方面改进。

  以斯瓦蒂奇(SELVATICI)这家创建于1915年的家族企业为例,他们虽然只有15名员工,但在土地整理方面,有较为大胆的创新,即推出了铲土机以及和铲土机配合的复式作业机具。

  据该公司米考(MIRKO NANNI)介绍,当前土地整理以旋耕机、驱动耙、翻转犁和深松犁为主,但相对于较湿的地块,铲土机具有更好的工作效果。在工作深度和翻土效果上,铲土机更优秀。

  类似AEDES和SELVATICI这样的公司,在EIMA随处可见。例如创始于1900年的阿欧德(ALDO BIAGIOLI & FIGLI)公司,始终在土地整理方面维持自己的业务,并不断丰富自身产品线。

  当然,除了功能的创新,EIMA展会上大大小小的家族企业们,在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方面,也在不断加强。

  如液压和电控方面的应用,除了体现出实用性,对精准和精确作业也做出了更好的回应。诸如播种机的多传感应用、山地拖拉机和小型割草机的遥控式无人驾驶开发,都有相当的进步。

  从EIMA展会可以清晰地看到,尽管农机科技创新非常艰难,但真正接地气的技术和功能创新,更多来自于家族企业,他们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尊严和植根土地的感情。

  创新很难,但如果要应对在可耕地面积变化不大而人口迅速增长的局面,科技进步无疑是解决粮食安全最好的方式之一。

  本届EIMA展会的口号就是,“4.0-未来即今天”,这个4.0不仅仅是农业装备制造方面的4.0,也是农业生产方面的4.0。

  以非道路子午线轮胎领导者特瑞堡为例,他们从细微入手,着眼更强大的未来,在轮胎应用方面,提供了超乎想象的技术成果,如轮胎胎压的监测和调节、超宽轮胎和超低压轮胎的应用,对整机作业效率以及保护土地方面,提供科技提升并为土地可持续经营带来实际效用。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纽荷兰带来了全新的甲烷动力拖拉机,他们使用甲烷代替传统燃料,并在农场使用碳循环的理念,达到零排放的目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科技创新成果,并非只是概念,有些已经应用于实际。笔者曾经亲自驾驶过纽荷兰第一代的甲烷动力拖拉机,也看到了他们氢燃料电池驱动系统的概念设计。

  有人说,农业很落后,农业机械傻大笨粗。实际上,能够有效应对未来的核心武器,不是战争,也不是奴役,而是农业装备的科技进步。所以,笔者坚信,农业科技创新虽然艰难,但很有必要。

  农机行业,一个极具责任感的行业,是为解决人类饥饿问题的关键装备,也是在整个农业生产中最为脆弱的一环。EIMA展会上各企业的步履维艰,体现的是意大利农机行业的痛苦和挣扎,更是世界农机行业的一个缩影。

  好在,我们通过EIMA展会,看到意大利农机行业痛苦与挣扎的同时,也看到了科技对抗农业衰落的成效。似乎,一个真正的农机智能时代,即将拉开序幕。